6月的初夏,走进学校影视科创学院的教室总能看到这样的画面:镜头推进、灯光就位,学生们专注剪辑、打磨素材……这是学院备战“星光计划”第十一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短视频创作与运营赛项的日常一幕。
作为本次大赛的承办院校之一,学校不仅高标准完成赛事服务保障,更以赛促学,组织学生全面对接赛事标准、深入模拟真实场景,在一次次实战演练中推动人才培养向更高质量迈进。
从幕后到前台,练就内容“多面手”
本次大赛聚焦短视频“策划—制作—运营”全流程能力的综合考察。为此,影视科创学院组建了由影视编导专业陈曦、秦沐阳、章凯婷、王元意、王铭样、胡子涵、王静茹、代琳8位同学组成的参赛团队,由专业教师杨张嘉卉、杨君武、张亦然、陈坤联合指导,并整合表演学院、数字学院及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等多方资源,构建起跨专业协同育人机制。备赛过程中,参赛学生不仅负责策划、拍摄、剪辑等核心创作环节,还需完成账号运营、用户分析及展示讲解等任务,全面模拟了一家“微型内容公司”的运营流程,进行了一次从“内容策划”到“市场落地”的实战演练。
“每个人都身兼数职,从选题、拍摄到上线推广,几乎每一步都要亲自操盘,就像经历了一次真实的职场训练。”参赛同学王元意表示。
图1 杨张嘉卉老师在备赛期间指导学生
图2 杨君武老师在备赛期间指导学生
图3 张亦然老师在备赛期间指导学生
图4 陈坤老师在备赛期间指导学生
不只是练习,更是一场“实战训练营”
为了让学生适应赛场节奏,学校专门搭建了模拟赛场,从任务书解读到限时创作、团队协同、展示路演,全流程高度还原比赛环境。
“我们不仅复刻流程,更模拟压力。”指导教师杨张嘉卉表示,“真实比赛比的是综合素养,我们加入突发任务和反馈机制,让学生在变数中学会应对、在实战中成长。”
与此同时,学校舞蹈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的加持也让学生获益良多,通过反复的训练,学生本专业的技能不但得到了精进,还充分体验了短视频全流程的制播过程,深刻体会到“用运营的眼光打造内容,用内容的力量驱动运营”的重要性。
比赛推动课堂转型,教学在“对接行业”中进化
赛事的背后,其实就是行业标准的集中呈现。围绕本次备赛,我校多个教学团队对标赛项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优化,将创意策划、账号运营、直播表达等模块纳入课堂教学体系。
“这次比赛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教学内容。” 影视科创学院院长褚亮表示,“我们要的不只是‘教会拍’,而是让学生理解受众、理解平台、理解传播机制,成为真正的‘内容生产者’。”
此外,学院还邀请企业导师深度参与训练,为学生提供关于短视频内容创作与平台规则的专业指导,确保作品具备行业适配度与传播效果。
从学会拍到拍给市场看:学生转身“准职业人”
短视频行业正处于迅猛发展阶段,内容创作与运营能力已成为新职业的重要方向。通过本次备赛,学生不仅打磨了技能,更提升了就业竞争力。
“以前拍视频是为了作业,现在是为了打动观众。”参赛学生陈曦坦言,“这场比赛让我们真正理解了用户思维和传播路径。”
赛事不仅带动了参赛学生的成长,观摩与参与备赛的非参赛同学同样深受启发。在全校范围内,逐步形成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良性循环。
这不仅是一场技能比拼,更是一场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度演练。它连接了学校与行业、课堂与职场,也让每一位参与者更加清晰地看见自己的方向。
未来,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将继续以“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为引领,强化专业群联动,深化校企协同,推动学生以更扎实的能力与更广阔的视野,走向数字内容产业的广阔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