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影视科创学院教学改革,拓宽国际学术视野,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影视科创学院23级摄像技术高本班师生团队于4月11日赴上海大学,参与日本知名导演三宅唱《黎明的一切》新片学术展映交流活动,并与导演展开深度艺术对话。
图1 师生活动合影
在日本电影界,三宅唱是一颗不容忽视的创新之星。他毕业于早稻田大学,2013 年凭借《你的鸟儿会唱歌》惊艳亮相,自此步入大众视野。三宅唱擅长刻画边缘人物,以细腻叙事、独特影像风格挖掘人性。像《惠子,凝视》等作品,将平凡人内心世界娓娓道来,把日常化为诗意篇章。其影片叙事舒缓,情感却极具张力,在国际影坛屡获赞誉,为日本电影发展贡献新力量,值得高校师生深入探讨。
图2 日本导演三宅唱
在主题分享环节,三宅唱导演系统阐释了其艺术理念。针对《黎明的一切》选择16mm胶片拍摄的创作决策,导演指出:胶片的物质特性可建构独特的视觉语法,其颗粒质感与色彩还原特性,能唤醒年轻观众对影像本质的重新认知。在解析《黎明的一切》的创作哲学时,他强调:通过动态运镜与自然光效的协同调度,使环境空间成为具象化的心理表征,实现人物内心世界与物理空间的诗性同构,这一观点在其前作《惠子》的创作实践中已得到验证,本次通过改变运镜节奏与光效控制,进一步探索胶片媒介的叙事可能性。
针对《黎明的一切》中人物心理外化呈现,导演提出环境共生叙事理论:我们通过动态构图引导观众视线,使枝叶摇曳的光影变化与人物情感波动形成同频共振。当镜头在角色面部与自然景观间建立凝视关系时,物理空间即转化为心理空间的延伸。这种创作手法打破了传统人物中心叙事模式,构建出人、树、光影的平等对话场域。
图3 三宅唱导演分享创作现场
谈及电影语言革新,三宅唱导演以默片研究为切入点展开学理分析:声音元素的引入重构了观众的注意力分配机制,但同时也弱化了影像本体的多义性。当代电影创作需重建视觉元素的平等叙事价值,自然物象与空间环境形成互文性的存在论关联。
在创作方法论层面,他建议青年影人:从经典文本的深度临摹入手,在解构与重构的辩证过程中实现创作主体的觉醒。导演特别强调,其创作深受美国默片传统的滋养:作为电影史产量最丰沛的默片体系,美国早期电影构建了纯粹的视觉诗学,这种剥离语言后的影像民主化,至今仍在启发我的空间调度逻辑。
图4 著名电影制片人马可穆勒向三宅唱导演提问
本次交流的最后,三宅唱导演给同学们送上了诚挚的寄语:“希望大家能全心全意拍一部电影,如果不能全力以赴就没有什么意思。如果全力以赴了失败了也会是很好的经历。很多同学的起步会从模仿自己喜欢的影片开始,模仿很重要。有时候如果自己觉得模仿不太对,应该诚实的面对自己,成为自己,这个过程也会让我们学到很多”。展映结束后,全体师生有序参与了导演签名环节,展现出良好的专业素养。
此次活动获得了摄影摄像技术高本贯通专业师生强烈反响,摄影摄像技术专业主任苏锴会后针对电影领域教育发展也与导演展开了深度的探讨,同学们都从中感悟到了很多,也对电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希望这次的活动可以给他们的学习和创作带来灵感和启发。
图5 导演三宅唱与摄影摄像技术专业主任苏锴合影
本次跨校际学术交流是学院三维一体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实践,通过与国际影人的深度对话,有效促进了创作思维与理论认知的双向提升。学院将持续推进构建多层次国际交流平台,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复合型影视人才注入新动能。
影视科创学院摄影摄像技术高本贯通专业一直致力于培养优秀的影视人才,此次分享会更是为师生提供了交流和学习的机会。相信在未来,影视科创学院摄影摄像技术专业始终秉持以创见驱动教学的育人理念,通过与国际影人的深度碰撞,激活青年学子的创作自觉与美学思辨,以更多元的前沿对话、更开放的实践平台,助力学生在影像技术的迭代浪潮中锚定专业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