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科创学院师生团队参加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AI系列讲座

发布者:发展规划处发布时间:2025-04-16浏览次数:10

2025416日,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影视科创学院师生受邀参与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举办的“视听重生:全数字化时代的未来影像与认知革新”学术讲座,知名制片人、北师大硕士生导师陈洪伟携前沿洞察,与师生共探AI技术对影视工业的深层重构。

1  行业导师陈洪伟先生展示AI制作的影像


陈洪伟导师开场便打破行业常见误区:“许多人将AI视为万能工具,认为创作只需点击生成键——但真正的力量从不在机械操作中诞生。”AI非魔法,而是人类思维的共振器”。他颠覆了“一键生成”误区,强调大语言模型本质是“概率生成”,需与导演的审美决策结合才能释放价值。

2  摄影摄像技术专业学生交流会现场


陈洪伟导师提出的“遇强则强”法则,强调AI作为“共振伙伴”的价值,推动学生从单一文字叙事转向综合视听语言表达。“故事是骨骼,叙事是血肉。”以贝拉·塔尔的作品为例,强调视听语言需融合场景、表演与技术,而AI能突破文字想象力的边界,带来“超预期惊喜”。并且提出了核心理念:共振跃迁:生成超预期视听语言,实现“勘景数字化”与“演员化学反应”的双重解放。针对AI版权争议,陈洪伟提出“交互轨迹即原创性”标准,认为人机共创中导演的40%创意决策权是核心竞争力。

3  陈洪伟导师讲座现场


面对“AI是否侵权”之问,陈洪伟导师犀利回应:“创新的核心在于人与AI交互中产生的独特轨迹。当创作聚焦于判断力与审美力,这便是认知模式的革命。人与AI交互下的创作就是原创,而且是新范式下更高级的原创。”

4  陈洪伟导师讲座现场


在这场持续两小时的头脑风暴中,师生们亲身体验了AI生成影像的创作。正如陈洪伟导师所言:“未来的导演不是技术的奴隶,而是驾驭数字化生产链的叙事诗人。”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将持续推进产学研跨界对话,培育未来影像的先锋力量。

5  交流会现场合影留念


作为沪上影视教育协同创新的重要实践,此次讲座标志着两校跨校际交流机制的进一步深化。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与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通过跨校际交流机制,在人才培养层面形成了课程资源共享等立体化合作模式。这种打破校际壁垒的深度联动,不仅使师生能实时获取国际前沿的虚拟制片技术与AI影视工作流,更通过常态化的工作坊与项目制教学,培养了学生跨院校协作的产业级项目执行能力。这种校际协同所产生的1+12效应,将持续赋能影视工业化转型所需的新型人才供给。

此次活动影视科创学院的学生们通过讲座中陈洪伟导师对AI生成影像、UE引擎融合等技术的深度解析,得以系统性的掌握AI工具在影视工业化流程中的应用逻辑。掌握了前沿的技术工具,往后可大大提升创作效率。同时,借助讲座中揭示的行业趋势,学生们可提前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早日成为横跨艺术与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6  影视科创学院师生与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陈晓达副院长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