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5 VPC全国大学生虚拟制作大赛总决赛路演中,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影视科创学院再传捷报。由张亦然、黎芳苗两位教师指导,李心哲、李真真、林包震华三名学生创作的作品《灯影绾长安》荣获全国总决赛二等奖(位列该奖项榜首)。此外,苏锴、孙鹏两位教师指导,宋俊涛、江以勒、冯艺涵三名学生创作的作品《归途》斩获高职高专赛道专项奖。本届大赛汇聚了来自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北、西南六大赛区的116所院校、411支队伍、1300多名师生,最终23支队伍脱颖而出晋级全国总决赛,共同角逐最高荣誉。
图1 作品《灯影绾长安》获奖信息
图2 作品《归途》获奖信息
图3 作品《灯影绾长安》获奖证书
技术与创意融合,虚实共生探索传统文化新表达
《灯影绾长安》讲述了一名生活在唐朝末期的士兵借助皮影戏穿越至盛唐再回现实的奇幻之旅,以一缕飘忽不定的灯影贯穿废墟、盛唐、战场三个时空,表达了战火中永不磨灭的文化希望。
在影片摄制过程中,师生团队独创“以虚定实”光影法则,以虚拟灯光为基准,通过光探针同步实景光照,严格将LED屏与物理灯光的光比误差控制在±0.5EV内,实现了物理与数字世界光影的绝对统一,从而打破了LED摄影棚的物理局限,创造出“有限空间无限场景”的魔术效果,赋予传统文化故事以现代化的表达。此外,在场景呈现方面,师生团队创新应用“边缘羽化”技术,依托高精度摄影机跟踪系统(青瞳),实时捕捉数据并通过虚幻引擎精确渲染背景,通过优化渲染流程,保证了包括大量光源和数字人群的复杂场景顺利流畅呈现,成功实现了虚拟与现实的完美融合。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制作效率,师生团队还在比赛中创新性地引入了AI技术,通过快速生成高质量的概念图,辅助建模、贴图和场景搭建等拍摄环节,从而确保了项目的高效推进和高质量呈现。
图4 《灯影绾长安》摄制现场
图5 李心哲同学在比赛答辩现场进行汇报
以赛促教融课堂,项目实训贯通教学创作双场域
《灯影绾长安》既是影视科创学院对历史文化的影像致敬,也是师生团队在虚拟制作领域的一次深度实践。在此次比赛中,师生团队通过利用LED虚拟摄影棚、摄影机跟踪、数字资产管理和后期优化等手段,进一步探索了虚拟拍摄帮助提升影视叙事能力的新路径。同时,通过完整走通虚拟制作全流程,例如用AI加速创意构思,靠精密的“虚实对齐”原则解决融合难题,依托稳定的摄影机跟踪技术实现沉浸式视差,以及在面对技术限制时灵活调整方案等,让学生们在紧张的赛事氛围和高标准的赛事要求下既熟练掌握了虚拍技术的优势和特点,也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利用新技术拓展创作边界的无限可能。依托一场高水平的比赛、一次高质量的项目实训,影视科创学院不仅实现了以赛促学、进一步提升师生虚拍技术的应用能力,还实现了课堂学习与创作实践双向融通、活用新兴技术与创新传统文化传承双向促进的教学目标,为虚拍技术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思路。
图6 张亦然老师、李心哲同学代表《灯影绾长安》团队参加总决赛路演
赛后,指导教师张亦然表示:“我们鼓励学生不仅要做好一个技术使用者,更要成为一名文化的创造者。用数字工具激活非遗语汇,是对传统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探索。未来,我们还将继续与学生们一同努力,挖掘虚拍技术更多潜能,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更大作用。”